网约车驾龄,超龄,封号问题,微信:gua561

滴滴出行App下架整改,超七成网民减少了使用频率

网约车驾龄,超龄,封号问题,微信:gua561

前段时间的微博热搜引发网友热议,传了大半年的滴滴裁员,终于落定了。据晚点报道,1月中旬开始,滴滴开启了覆盖几乎全公司裁员计划。作为移动出行平台中的头部品牌,滴滴的每一个举动都备受关注,裁员的举动也引起了不少网友的热议。

而回顾2021年7月4日,滴滴出行App因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被要求下架整改,停止新用户的注册,但原已安装App的用户仍可正常使用。目前来看,国内对滴滴的安全审查仍在进行,具体结果还没出炉,滴滴APP恢复上架的预估时间暂时也没有消息。

针对此事件,小编在草莓派问卷平台发布了网约车相关调研,回收了500份数据,具体如下:

本次参与调研的受访者,男女占比分别为47.8%,52.2%,年龄分布为26岁及以下(11.6%)、27-39岁(59.9%)、40-49岁(21.5%)50-59岁(6.1%)、60岁及以上(0.9%)。

近九成(88.4%)网民使用过网约车

科技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进入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后,越来越多的平台以互联网为背景掘起。网约车平台的出现就是一个伟大的发明,有了网约车,我们只需要动动手机就能叫车上门,甚至价格还比出租车便宜一些。

网民使用过的打车平台前三分别为滴滴出行、美团打车、高德打车

提起网约车很多人都会不约而同的想起滴滴,毕竟滴滴是网约车中知名度最高的一家,大多数人的手机中都有滴滴这个网约车软件。而当滴滴被整改期间,高德打车、曹操出行等众多打车类APP趁着这个机会想要分一杯羹,包括美团打车。

据调研数据显示,超六成(62.1%)的网民使用过滴滴出行,40.4%的人使用过美团打车,也有少部分人使用过享道出行、万顺叫车等新晋平台。

自滴滴出行App下架整改,超七成网民的使用频率有所减少

从滴滴的使用途径数据来看,超六成网民常用途径是从官方App进入,尽管滴滴App已下架不能注册新用户,但并不影响老用户的使用,从微信小程序中使用滴滴的人,占比也有36.9%,即使已经删除滴滴App或从没下载过的人,也能够使用滴滴。

据媒体报道称,滴滴的日订单量减少了20%,市场份额也丢失了两成,从调研数据看,滴滴App被下架整改还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74.1%使用过的网民表示自滴滴下架,使用频率也有所减少。

将滴滴出行作为首选平台的网民,占比接近三成

尽管滴滴App被下架已超过半年,但滴滴俨然已经成为了人们打车的首选,大家养成了习惯,只要手机里的滴滴出行APP还可以继续使用就不会乐于使用其它APP。从调研数据来看,滴滴出行作为网民的首选打车平台第一名,超过半数(54.6%)的网民表示是因为已经习惯使用该平台,48.5%的人觉得使用滴滴更容易叫到车;

而美团打车作为网民首选平台的第二名,56.3%的网民选择它是觉得对比其他平台,平台价格更便宜,优惠力度更大。

超八成网民满意当前使用的打车平台,超六成网民不满意是因为高峰期难叫车

随着网约车平台的陆续增多,乘客的选择也就变得多了起来,但各平台的服务质量是否能跟得上,也是一个难题。

据调研数据显示,85.7%的网民满意当前使用的网约车平台,其中有57.1%的人只是基本满意,1.1%的人不满意,而令他们觉得不够满意的原因主要有高峰期难叫车、服务质量跟不上、司机绕路致价格上涨等原因,占比分别为61.9%、43.5%、37.1%。

网约车平台安全隐患多,司机素质参差不齐占比近半数

随着生活工作节奏的日益加快,网约车早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通勤方式。2021年1月22日长沙女生乘网约车失联事件,舆论上密集出现的22岁女生乘网约车失联标题,第一时间将大众敏感的神经紧紧拽起,并将茅头直接指向平台和滴滴司机,最终经调查,本次失联时间与网约车并不相干。

作为乘客,在使用网约车平台服务时,要有适当的安全防范意识,而网约车平台则须将消费者安全放在首位。

调研数据显示,48.1%的网民认为目前的网约车司机素质参差不齐,且还存在司机与平台信息不一致的情况、超速超载、司机准入门槛低等安全隐患。

若网约车新平台对新用户优惠力度大,超九成网民愿意注册使用

对于消费者来说,哪家平台给的优惠大就使用哪家平台的出行工具。对乘客来说,网约车只是一种交通工具,尽管用惯了滴滴,但也不会只使用滴滴一个平台,目前国内已经有很多新平台的崛起,如果为新用户提供更优惠的福利,大多数消费者都会选择接受新的网约车平台。

据调研数据显示,基本上网约车平台都会有新用户注册优惠,包含但不限于无门槛优惠券等,63.5%的网民表示大多数平台会有新人福利;假设市场出现新平台,若优惠力度大,93.2%的网民会选择注册使用。

总而言之,尽管滴滴作为网约车的龙头企业,但没有以身作则,始终把用户信息安全放在第一位,那现在就不会落得这样的结局。希望借滴滴事件,能让国内其它互联网公司意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做好服务也同样重要!

关于网约车问题,添加 微信: gua561   备注:备注问题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30447903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dizcw.com/17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