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驾龄,超龄,封号问题,微信:gua561

2018年铃木1元出售在华50%股权,退场前扬言:死也不向中国人低头(铃木为什么不在中国卖了)

网约车驾龄,超龄,封号问题,微信:gua561

“哪怕是在中国死掉,我也会坚持看法,绝不会向中国人低头!”

2015年,当铃木的年度销量在中国市场出现大幅度下滑的时候,日本铃木集团的董事长在面对记者提问时这样回答道。

从那一刻起,许多车迷都已经猜到了铃木在中国的发展走向。

铃木董事长铃木修

果不其然,2018年6月,一则震动整个汽车界的消息传了出来:铃木集团以1块钱的价格,将中国市场50%的股权,转让给了长安集团,从此正式退出了中国市场。

这也标志着,从此以后,“长安铃木”,正式成为了长安汽车的一家子公司,脱离了日本铃木的干涉。

那么,为何当年在整个中国,刮起了一股小型汽车风暴、赚得盆满钵满的“微型车之王”,最终会落得个这样的结局呢?

铃木

铃木的发家史

“铃木”全称为日本铃木公司,它的名称,来源于其创始人——铃木道雄。

铃木道雄出生于19世纪末的日本滨松。在那个年代,日本的平民大多数都要靠着手工业来维持生计。

而在滨松,当时是全日本棉花产量最高的地区,所以大多数老百姓,都要下到田野里去种棉花。铃木道雄也不例外。

在如此的背景之下,让铃木道雄经常可以接触到纺织机,也让他逐渐了解熟络了纺织机的运行原理。

在他21岁的时候,便通过自学,发明出了比市场上贩卖的一般纺织机效率要高出很多的便捷式纺织机。

一时之间,他的产品在当地颇具好评。

铃木

1920年3月,当时日本大力发展工业技术,看到机会来临,铃木道雄拿着自己的产品,跑去银行借了一大笔贷款,随后成立了“铃木式织机制作所”,这边是日本铃木公司的前身了。

刚开始,由于铃木式织机制作所生产出来的纺织机,效率要比普通纺织机高出7、8倍,而且价格也比较亲民,所以很快就让铃木挤占了市场,赚到了一大笔钱。

后来在战争的催动之下,铃木道雄的企业营收大幅下滑,许多劳动力还被日本政府强行征用,这导致了织机制作所一度要到了崩溃的边缘。

二战结束以后,日本作为战败方,失去了经济自主权,导致国内工业体系大面积崩塌,铃木也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一直到50年代中期冷战开始以后,美国为了在这场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开始在全球培养自己的势力范围,于是对日本实行经济复苏计划。

这让铃木看到了起死回生的希望。

铃木生产线

于是铃木掉头转型摩托车制造,后来在成功打开美国市场以后,又将手伸到了汽车制造领域,并将公司名称改为“铃木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不过,当时无论是在日本本国,还是在欧美市场,中大型轿车早已被抢占一空,再加上铃木主要是做摩托车起家的,所以想要在这种领域完成反超,那是有些不切实际的。

所以,铃木就将目标放在了还没有人开拓的微型汽车领域。

由于那个时候日本的经济刚刚复苏,平民的收入水平还相对较低,所以这种内部空间狭小,但是价格却十分便宜,而且实用性很强的汽车,极大程度地满足了人们的需求。

很快,铃木就凭借小型轿车的性价比优势开拓了自己在汽车领域的市场。

铃木轿车

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铃木的汽车市场趋于稳定,他们开始高喊“高品质” 、“高性能”、“客户使用方便”等口号,乘胜追击,接连推出了第二代、第三代的改进版产品,让销量进一步得到提升。

1979年,铃木已经成为了全日本最大的微型汽车制造商,彻底奠定了自己在汽车制造领域的地位。

就连美国通用公司,都主动找到铃木,给他们提供资金来支持其发展。

而这个时候,中国恰巧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国策,这让铃木看到了中国市场存在的巨大潜力…

铃木轿车

在中国的发展

不得不说,铃木的发展眼光还是十分独到的。

在改革开放初期,许多外国企业都还在对中国市场的潜力进行评估并抱有怀疑态度的时候,铃木就已经开始向中国提供制造技术,并成功为其谋得了合作机会。

1993年,眼看改革开放取得了初步的成功,铃木决定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与当时仍处在发展阶段的长安汽车进行合作,双方合资成立了“长安铃木”

两年之后,又与曾生产了全中国第一辆微型车的昌河汽车进行合作,成立了“昌河铃木”

从此在中国大地上刮起了一股微型汽车的风暴。

长安铃木

在九十年代初期,我国的GDP总量仍处于5、6万亿人民币左右,人均收入也还较为微薄,这与当初刚开始发展的日本十分相像。

所以铃木在应对这种市场局面的时候十分有经验,他们先是将价格调低,并且将耗油、耐磨等实用能力进一步提升,先挤进市场的大门。

那个时候,虽然改革开放让老百姓的收入增加了许多,但是想要购买汽车这种“大型奢侈品”,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尤其是许多国外轿车的定价都在几十万元。

这在当时只有大公司的老板才可以开得上。

而铃木在进入中国以后,将价格稳定在了4、5万元之间,虽然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来说,仍然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但已不再是可望不可即了。

一时之间,行驶在大街上的,并不是奢华的奔驰、宝马,而是一辆辆车头大写着“S”的“SUZUKI”。

铃木奥拓

眼看得到了民众的认同,铃木又故技重施,与长安进行合作,接连推出了奥拓、雨燕、维特拉等各种各样的车型。

这些车型虽然空间狭小,排量较小,可是在当时那个年代,凭借其新潮的造型和强大的实用性以及极高的性价比,引来了一众狂热的追捧者。

从1993年开始生产,经过五六年的发展以后,“家家户户开奥拓”已经成为了中国大地上的一个趋势。

到了2005年,长安铃木与昌河铃木又接连推出了战略车型“雨燕”和“北斗星”,并且还改善了新型的小型发动机,这让铃木的产品质量又一次大幅提升。

销量也一直保持着十分稳定的增速,不断飞涨。

铃木生产线

到了2006年,面对着前途一片大好的发展趋势,铃木在中国布下了“铃木中国”、“长安铃木”、“昌河铃木”三足鼎立的营销布局,形成了最为稳定的三角形架构,渴望将中国打造成铃木在海外最广大的营销市场。

接下来的发展果然没有让铃木集团失望,到了2011年的时候,铃木在中国市场的营销达到了顶峰,一年销售量超过了22万辆。

这也让铃木在中国的微型汽车市场创造出了一个销量神话。

那个时候,铃木集团的所有人都觉得,在中国市场,他们就是微型汽车领域当之无愧的“王者”,而且这种地位也将会一直保持下去。

然而,让大家都没有想到的是,“繁华过后、尽是萧瑟”,在顶峰过后,铃木将迎来“断崖式”的下滑,这也让他们20多年的布局最终以惨淡结尾。

铃木奥拓

固执己见,自食其果

之所以铃木能够在中国市场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其主要原因,就是利用当年在日本本国市场成功的经验,吃准了经济刚开始起步的中国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接连两次的成功让铃木错误地以为自己已经彻底摸清了中国市场的消费脉络,已经完全融入到了消费群体当中。觉得自己已经变得不可或缺了。

然而,时代的发展就像是洪水一般迅猛。

在改革开放这40十年的时间里,中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快,尤其是自从2001年加入到世贸组织以后,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就像是乘坐火箭一般,完成了极大程度的飞跃。

水涨船高,国家整体发展带来的是人均收入的提升。

图片来自网络

到了21世纪第二个十年,我国的人均收入已经突破了1万美元,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也早已经是不同于往日。

这个时候,微型汽车已经不再是市场上的主流,人们对于汽车的挑选,也从便宜、实用、性价比高,慢慢改变为内饰华丽、外观大气、大排量、大空间。

如此一来,大型轿车、豪华型轿车和SUV逐渐代替微型汽车,成为了消费者的第一选择。

这股风潮蔓延得极其迅速,甚至根本没有留给铃木任何反应时间,就瞬间吹到它的眼前。

自从2012年开始,铃木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就开始大幅下跌。在短短五年的时间里,长安铃木的年销量就下降了接近三倍,这个数字十分让人惊叹。

而在2015年,铃木的营销被影响得最为严重的时候,在日本总公司,曾有人提议,为了迎合市场的变化,应该生产一批大型轿车,并对之前的产品进行更新,然后再投放到中国。

可是这个提议却被董事长铃木修一票否决。

铃木修

而且在面对记者提及此事的时候,他还大言不惭地说道:“我们会一直坚持原有的营销战略,哪怕是彻底死掉,也不会向中国人低头!”

此话一出,一片哗然。

要知道,这个时候的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市场,而对于铃木来说,更是海外最大的营销市场。

铃木修面对每况愈下的市场份额,不但不尽快采取方式进行维护,还主动对消费者发起挑衅。这岂不是自寻死路?

果不其然,这种固执己见,很快就让铃木修尝到了代价。

自那以后,铃木在中国市场的销量继续下跌。

到了2017年的时候,中国市场的三家代理商,各类型的汽车加在一起,一整年也只能卖出不到8万辆。这相比于六年前一下子损失了整整14万辆。

铃木

而且,虽然铃木的销量下跌严重,可是全中国的汽车购买量可是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增长趋势。

此消彼长之下,铃木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被不断吞噬,发展形式变得岌岌可危。

没过多久,又爆出了一个事件,成为了压死铃木的最后一根稻草。

2018年上半年,铃木的销量降到了2.6万辆的冰点,已经到了悬崖边缘。

这个时候,铃木、马自达、雅马哈发动机三家公司又爆出了约6500台车辆耗油量、尾气测试存在不当检查的情况。

许多消费者都站出来说铃木在生产汽车时偷工减料,方向盘在掌控时过于沉重,轮胎也没有之前耐耗,安全性大幅降低。

这让铃木彻底失去了消费者的信任,也让他们失去了东山再起的机会。

铃木惨淡退场

2018年8月23日,日本汽车制造商铃木宣布,将解除与长安汽车的合资关系,退出中国汽车市场。

随后,铃木以一块钱的价格,将50%的股权,转让给了长安,从此彻底与中国告别。

不过,在失去了中国市场之后,铃木也并没有放弃海外发展计划,他们扭头又将目标转向了印度,希望来个“帽子戏法”,继续玩着老招数,用廉价和实用来打通印度的营销渠道。

铃木转让股权

然而,他们只看到了印度的人口数字,却高估了印度的发展潜力和消费能力。

进入印度市场后,铃木的发展并不顺利,年销量甚至达不到当初在中国的五分之一。

这个时候,铃木才回过神来,原来在海外的未来,早在退出中国的那一刻,就彻底失去了。

举报/反馈

关于网约车问题,添加 微信: gua561   备注:备注问题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30447903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dizcw.com/25171.html